kubler旋轉編碼器是一種集光機電技術于一體的精密角位移/角速度傳感器,能夠將機械旋轉量轉化為電信號輸出,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、自動化設備及消費電子領域。其通過光電轉換或磁電感應技術,將旋轉軸的角位移轉換為電脈沖信號。其核心部件為碼盤,碼盤上刻有環形透光/不透光線條(光電式)或磁極(磁電式)。當軸旋轉時,發光元件與光敏元件(光電式)或磁阻傳感器(磁電式)配合,產生與旋轉角度成比例的脈沖信號。增量式編碼器通過計數脈沖數量確定位移,絕對式編碼器則直接輸出唯1二進制編碼,無需記憶初始位置。
1、固定編碼器本體
將編碼器放置在安裝位置(如電機尾部、機械軸端),對準安裝孔。
使用規定的螺釘和扭矩(通常為0.5–1.5 N·m,具體參考手冊)將編碼器固定在支架或設備上。
注意:必須均勻擰緊螺釘,避免單側受力導致外殼變形或內部應力。
2、對中與聯軸器安裝
關鍵步驟:確保編碼器軸與被測軸(電機軸、傳動軸)精確對中。
使用柔性聯軸器連接兩軸,補償可能存在的:
徑向偏差(兩軸中心不重合)
軸向偏差(軸向間隙)
角度偏差(兩軸不平行)
聯軸器兩端的夾緊螺釘應使用適當扭矩擰緊,確保軸不會打滑。
3、接線連接
根據接線圖(通常印在編碼器外殼或手冊中)正確連接電纜。
常見引腳定義(以標準5芯為例):
紅色:+Vcc(電源正)
藍色:0V/GND(電源負)
黃色:A相輸出
綠色:B相輸出
白色:Z相(零位/參考脈沖)
使用屏蔽電纜,并將屏蔽層在控制器端單點接地,以減少電磁干擾。
確保接線牢固,避免虛接。